第二百四十七章 爱好和平的兵法模式
:“那边的军队,在更古老的时候,也是用大横队作战的。比如在商朝时,一开始还没有战车,这种阵型就是最常见的,和其他文明也差不多。”
“商朝是什么时候啊?”乔安娜问。
“大致对应埃及新王国早期,也就是18、19、20王朝那个时代。”郭康告诉她。
“哦……”乔安娜露出了然的表情。
“商人自己把这种作战方式称为‘步伐’。”郭康继续道:“相比车战,这种才是比较主流的作战方式。”
“这词又是什么意思?”乔安娜对汉语的理解,似乎还没到这种程度。
“步就是步行,伐就砍人。当然,这个意思现在已经不太用了。”郭康解释道:“到了商朝晚期,战车才渐渐多起来。之前,都是步战为主的。”
“当时的军队编制,也是适应这种结构。他们的军队是十分简单的十进制,直到千人大队,称为‘行’。然后由三个千人队,组成一个‘旅’。”
“那个‘行’的古字,大概就是道路、行列。‘旅’则是旗子大概知道当时的情况了。由于基本都是步兵堆叠组成阵势,所以那时也没有更复杂的编制。”
“单字还能看出来这些意思,真是很神奇。也怪不得达米亚诺喜欢这些东西。”乔安娜感慨说:“不过,为什么这些常用的汉字,都是些砍杀、战争的意思?我还以为汉语的‘旅行’就是普通的出去游玩呢。”
“没有,那是伱以偏概全,只看部分意思了。”郭康立刻否定道:“中原人自古以来就不喜欢战争,也不推崇霸权和扩张。”
“像商朝人,就经常迈着‘步伐’,四处‘旅行’,和当地人热切交流。有时候还请他们回自己老家做客,见自己的长辈。显然,他们都是十分友善、和平的人。”
“哎?原来是这样么?”乔安娜傻傻地问:“那大家怎么都说,塞里斯人作战经验最丰富啊?”
“那都是内斗。”郭康摆摆手,回答:“内斗不能算扩张战争!内斗……塞里斯人的事情,能算打仗么?”
“塞里斯不是欧洲那种封建国家,而是和罗马类似,是一个普世帝国。它内部,有很多地区,很多族群,虽然会有矛盾,但都是暂时的。矛盾解决之后,大家很快就会再次团结起来。”
“你别看明朝和那些元朝遗老打的厉害,他们其实是一个认同,争夺同一个合法性的,所以才会天天打的不死不休。而且,这种普世概念是互相兼容的。将来要是大家都发展起来,我们罗马和他们,早晚也会融为一体吧。”
“这样啊……”乔安娜想了想,又说:“但我上次遇到暹罗来的商人,他们就抱怨说,塞里斯人天天打仗,都打到他们那边去了。爪哇的元朝政权天天跑他们那儿,强征他们的战略物资。我看他们,好像不怎么想和塞里斯人团结起来。”
“谁这么胆大啊,居然敢不和我们团结的?”郭康疑惑地嘀咕道。
乔安娜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哎,一不小心又扯远了。”郭康赶紧说道:“总之,你记着这个结论就行。当年的罗马人都记载过,说‘塞里斯人平和度日,不持兵器,永无战争。性情安静沉默,不扰邻国。’这可不是我吹的啊。”
“真的假的?”乔安娜有些怀疑:“他俩不会是故意互相吹嘘,欺骗其他淳朴懵懂的人吧?”
“罗马离塞里斯这么远,那时候也没什么往来,犯得着合伙骗蛮族么。”郭康指出:“你们这些人,连古时候的典故都不懂,还能比罗马学者懂得多?”
这下,乔安娜彻底哑口无言了。
“当然,这些和战斗本身就没什么关系了。”郭康说:“实际上,因为过于热爱和平,塞里斯的兵器发展比较偏门。像剑和战车这些兵器,据说都是外来的产物。”
“但学会了使用战车后,他们就很快形成了自己的作战方式,最后让整个军制也随之改变了。”
“塞里斯战车的体型比中东同行大得多,而且定位非常明确。《六韬》说,战车有八种可以取胜的用法,每一种的作战方式都是‘陷之’,也就是直接冲入敌方阵型。”
“战车在平原上的冲击力是十分惊人的。你知道高加米拉战斗吧?”他问乔安娜。
“这个倒是知道。”她点点头。
“大流士在高加米拉只投入了二百辆战车,而且,波斯战车兵的素质极为糟糕。色诺芬去波斯参战的时候,就说这些人几乎没有任何训练,以至于一半的人自己在车上都站不稳,车跑起来会直接跌倒。他们还很容易受到惊吓,很多人会直接选择跳车逃亡,导致战车失控。”郭康说:“大流士的战车也是如此。马其顿人用长矛拍打盾牌,恐吓波斯人,那些战车手就纷纷胆怯跑路了。”
“但即使如此,幸存的战车还是发起冲击。在马其顿左翼,50辆战车中剩下的部分,就成功打开了缺口。狄奥多罗斯记载说,迎面的马其顿士兵当即被战车撕碎,其他人则开始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