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卢植是个理想的老师
往后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刘备来了卢植家里一共十次,每一次卢植都抽了一点时间来指导他。
这件事情在缑氏山学习进修班内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为此羡慕刘备羡慕的面红耳赤,还有些人为自己没能坚持到最后而后悔得快要疯掉,天天猛抽自己的大嘴巴子。
公孙瓒对此也是莫名的尴尬、郁闷。
有些人试图接近刘备、交好刘备以获取刘备的举荐,或者厚着脸皮请求刘备带他进入卢植府里,全都没有结果。
倒不是刘备不愿意,刘备自己现在都不是卢植的弟子,身份处境还十分尴尬,哪里又能为其他人牵线搭桥呢?
他前往卢植府里学习的内容说是卢植指导,不过内容主要是刘备自己朗读没有句读的文章,然后给卢植解释他所理解的意思。
有不懂的地方卢植会帮他解答,但更多的是他在朗读、解释,而不是卢植在说。
卢植就仿佛是在听乐师奏乐一样,一派大佬风范,并不传授给刘备什么知识,这就弄得刘备心里不上不下,不知道卢植的用意何在。
刘备却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卢植对他的“天赋”是越来越感到惊异和感叹的。
卢植发现刘备或许真的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尤其在历史典籍方面。
《汉书》凡八十余万字,刘备已经全部通读一遍了,《左氏春秋》比起汉书字数少,但是难以理解的部分更多了。
结果刘备在这个方面的领悟力非常强悍,卢植未曾解释的部分,他靠着自己的感受就能理解个七七八八,不懂的地方卢植为他解释几个生僻字,他立刻就懂了。
在很有意思的《郑伯克段于鄢》的篇章内,卢植询问刘备对郑伯所作所为的看法,刘备则说出两种看法。
一种主要苛责郑伯,认为郑伯有孔子所说的不教而诛的嫌疑,所作所为主要出于私怨,而不是公义,郑伯手段阴狠毒辣,且为人虚伪。
一种则主要苛责郑伯之母武姜,认为武姜无限溺爱幼子而苛责长子是这场政治悲剧的主要缘由,郑伯与段之间的悲剧,就是因为武姜不能平等对待两个儿子所导致。
总之这一家子没一个好东西,全员恶人,武姜和段愚蠢无情,庄公则是阴狠无情。
最后面庄公和武姜和好的描述更显得虚伪苍白,完全绷不住,尬穿地面,刘备评价为【读之惹人发笑】。
卢植对此十分感慨,发现刘备不仅有学术天赋,还有一点政治上的天赋。
或许是从小从底层往上爬的经历让他对人性更有观察力,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能不算是因祸得福。
尽管刘备自认为在这段时间内表现得很好,卢植也对他的表现无话可说,但是卢植始终不曾松口收他做自己的弟子。
那之后,卢植收到了朝廷的召令,被朝廷拜为九江太守,将要带兵前往平定九江郡的贼人叛乱。
卢植一走,缑氏山进修学习班也将从此名存实亡,大家被自愿的成为了肄业生。
不过好在这年头也没啥毕业证书的说法,肄业就肄业,卢氏门生的招牌算是到手了,一大帮子镀金怪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最低目标。
公孙瓒询问刘备之后有什么打算,刘备则表示他想要跟卢植一起上战场,护卫卢植左右。
公孙瓒当时很吃惊。
“玄德,你该不会是想要通过这场战事谋求成为卢公的弟子吧?”
“没错。”
“玄德,你别怪我说话直,你是在妄想啊,卢公怎么会收你做弟子?让你入府受教已经是开恩了,你怎么还敢妄想进一步呢?”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会失败?就算失败了,我也尝试过了,努力过了,我就不会遗憾,不会责怪自己。”
刘备坚定地看着公孙瓒:“大兄,我没有太守做丈人,我只有我自己。”
公孙瓒顿时无言以对。
随后,刘备前往卢植府邸请求跟随卢植南下九江参与此次作战,愿为卢植鞍前马后。
卢植一开始不答应,认为这和刘备没有关系,且战场凶险,刘备家有老母,实在不方便上战场。
刘备下跪叩首苦求,言及老母已托付给家乡好友和族人照看,自己并无后顾之忧,惟愿上战场为卢植杀敌。
卢植怜惜刘备的才能,感慨于他的坚定意志,看着刘备就像是看到了二十年前的自己,实在无法出口回绝刘备。
于是他接受了,遂以刘备为卢氏家兵,为他置办盔甲武器,允许他加入战场,刘备遂带着关羽和张飞加入战事,随卢植千里转战进入九江郡。
在战场上,刘备的表现非常勇猛,在九江郡和本地贼兵血战十三场,数为先锋,冲锋陷阵,带着关羽张飞一路血战,身披数创,在军中打出了属于三个人的名声。
之后,他更是舍命救下卢植,为此身中三箭,依然搏杀不止,硬生生从乱军丛中抢回卢植,救了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