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齐王选妃
两。 用七十万两堵住下面人的嘴,然后征收五百多万石的秋税稻米,这是个不错的交易。 估计朱由检知道后,也不会苛责他。 “既然这样,那我派人转告御马监,让御马监的村官征收。” 毕自严看到有额外岁入,自然高兴的站了出来。 三省的夏税不过一百五十余万石,但秋税却有七百多万石。 这三省的秋税收上来,大明今年的田赋可以重新回到五千六百万石的水平。 加上瀛洲没有免税的资格,因此今年户部的田赋岁入基本可以达到六千二百万石。 有了这六千二百万石米麦,加上五司一监不出问题而二千九百多万两税银,折色下来,今年大明岁入可以达到五千四百万两。 按照去年大明的支出,加上新增的官学司支出,以及工部五百万雇工的支出,今年大明终于可以结余了。 “今岁不出意外的话,国帑应该能结余七百万两。” 大明的国帑支出已经三年为负数,难得听到“结余”二字,不止是毕自严高兴,内阁其他六位阁臣也纷纷松了一口气。 今年能结余,那明年日子就会过的舒服一些。 众人已经习惯性不把朱由检留着的铸币金银算作国帑收入了,因为那笔银子只要朱由检不开口,不管是谁上疏,都不能动用。 “虽说秋后会结余,但眼下国帑已经花光了钱粮,仅仅只有地方上的千万石常平仓粮。” “因此,朝廷还是得勒紧玉带,熬过七个月。” 顾秉谦说了一些宽慰人的话,随后便起身,示意众人可以各自离去了。 众人也不想在这桌前假笑,因此纷纷离席。 在他们离席的同时,朱由检和朱由校二人却在京城的南苑散步。 二月末,青草已经长了出来,兄弟二人难得没有了奏疏的缠身,得以放松一日。 “燃儿的事情,我想了想,还是在宫中好些,官学可以去旁听,但不能常往。” 兄弟二人走在草地上散步,走在前面的朱由校说了自己的想法,而跟在后面的朱由检也明白,这是自家哥哥顾及自己感受而做出的妥协。 宫里面,朱由校和张嫣几次交谈,都认为不应该送朱慈燃三人去官学。 只是顾及朱由检的提议,朱由校几番犹豫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这些事情,王安早就告诉朱由检了,因此他听后并不觉得惊讶,而是点了点头。 “朝鲜那边送来了三百秀女,甘孛智和苏禄、勃泥、南掌、叶尔钦也各自送来了或多或少的秀女。” 朱由校突然说起了秀女的事情,朱由检眉头一皱,大概知道了对方要说什么。 “算下来,这些秀女有六百多人。” 眺望南苑的大片湖泊沼泽,望着在湖泊便饮水的麋鹿群,心里畅快之余也转身道: “我觉得是差不多了,不过你皇嫂说,最好还是选我大明女子,并且选正妃一位,侧妃两位。” 说到这里,朱由校笑了笑:“不过我倒是觉得,弟弟你可以多一些侧妃,因此立侧妃四位如何?” 朱由校的话让朱由检无可奈何,他只能说道: “选妃一事,还是按照规矩走吧,由宣懿太妃和皇嫂把关吧。” 宣懿太妃是万历皇帝身边最早的妃嫔之一,虽然不受宠,但她一生无子,性情谨厚,对朱由校和朱由检还是不错的,因此朱由校让她掌太后印玺。 由她和张嫣一起把关,朱由检还是比较放心的。 不过为了避免有心人,朱由检还是特意说道: “正妃,最好还是不要和勋贵文臣染上关系,平头百姓也无妨。” 朱由检很清楚,此刻天下勋贵文臣都在等着他大婚。 他们自然不敢像曾经的孙如游、朱国祚一样催促朱由检就藩,之所以盯着他大婚和选妃,所为的不过便是正妃位置。 大明的藩王正妃,虽说一般都是从民间选拔,但也不是说绝对要求平头百姓,而是还掺杂着一些卫所背景和勋贵背景、低级官员背景的秀女。 朱由检不反对选妃,也不在意选谁,但他不可能让一些盘根错节的贵族和士绅之女来做自己的正妃。 朱由校也明白自家弟弟的难处,因此他脸上露出一抹歉意,安慰道: “这点我会转告太妃和宝珠的,弟弟宽心便是。” 或许是为了活跃气氛,朱由校笑道: “多娶几个妃嫔,多些子嗣,好等他们成年后派往齐国,为弟弟你就藩做准备。” “成年?”朱由检绷不住了,无奈道:“等他们成年,臣弟恐怕已经年过四旬了。” “哈哈!倒也是……”朱由校没忍住笑了出来,随后拍了拍朱由检的后背,便继续向着前方散步而去。 望着他的背影,朱由检也是十分无奈的叹息了一声,随后跟了上去。 两人没有谈国事,而是聊着以前的一些趣事,比如在宫廷内练习马术,还有去燕山游猎等等。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等太阳西斜,二人散步来到了一条小河边,顺着河边走向南苑行宫。 “我记得,弟弟小的时候说过,想做一个贤王,每日在王府读读书,绘画丹青……” 朱由校突然提起了以前的事情,而朱由检听后也点了点头。 “眼下弟弟还是这种想法吗?” 朱由校转头看向了朱由检,只是这次朱由检没有当即回答,而是沉默了数秒后才说道: “若是可以,臣弟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习,去那乡野中,开一处官学,育那二三十名孩童,清晨授学,午后耕种……” “……”朱由校停下了脚步,朱由检见状也随之停下。 过了片刻,朱由校才继续走动,而朱由检也跟了上去。 “等……罢了……”朱由校欲言又止,而朱由检虽然疑惑看了他一眼,却也没说什么。 二人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