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平倭事宜》
“对了、你这次回去之后告诉弟弟,让他好好养养病,奏疏就交给朕吧,他若是还不能舟车劳顿,那就在军备院好好休息,若是回了京城就在齐王府休息,不用特意来找朕。” “这……万岁……”陆文昭愣住了,要知道朱由校在他刚到的时候还追问着朱由检什么时候回京,催促朱由校快些。 这才过去多久?变脸速度就如此之快? “行了,你退下吧,早点把消息传回去,相信你不在身边,弟弟也不太习惯,他眼下生病,需要相熟的人照顾。” 朱由校开始逐客,态度转变之快,让陆文昭始料未及,魏忠贤更是看的目瞪口呆。 “是……臣告退……” 面对皇帝的逐客令,陆文昭只能在心底叹了一口气,随后起身作揖行礼,缓步退出了养心殿和内廷。 只是他刚走,朱由校就看向了王安和魏忠贤等人道: “这些日子对外廷宣布辍朝一日,若是弟弟来找朕,便说朕朝政繁忙,让弟弟好好回去休息。” “对了!”朱由校补充道:“奏疏什么的,送往司礼监,伱们给朕好好处理。” “奴婢领命……”王安和魏忠贤应下,没有提出什么疑问。 显然、他们谁都看出来,皇帝就是不想让齐王就藩,或者说不想那么快。 这最短三十年,最长有可能四十多年的就藩时间,估计皇帝的皇孙都就藩了,齐王还被拖在京城呢。 以朱由校眼下的年纪,四十多年后估计都大限将至了,几乎可以说一辈子没让朱由检离开他超过一年的时间。 “唉……四十年后……”朱由校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 “万岁还是有些不忍的……”看着朱由校的模样,王安几人在心底默默想着。 只是这时朱由校忽的语出惊人道:“四十年后弟弟也才六旬不到,估计还能陪燃儿一段时间再就藩……” “……” 一席话说出,王安等人全都闭上了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合着齐王未来四十多年的时间都被您老安排了个清楚啊…… “多少年?!” 自军备院回京的路上,当踏上归途的车队在半路遇到返回的陆文昭时,得知消息的朱由检猛地拉开了车窗,声音几乎破音。 “一共迁移……十五年……” 马背上的陆文昭,在犹犹豫豫中说出了时限。 这下不止是朱由检,便连王承恩、王肯堂,乃至拱卫车驾的锦衣卫、骁骑卫都下意识在心里发出了惊叹。 在刨除早夭和战死,人均寿命不超过六十五岁的时代,朱由校要朱由检最少在大明待到最少四十八岁,最多六十几岁。 四十几年后,朱由检还活没活着都不一定,朱由校估计也在入土的边缘了。 “他怎么说的?”朱由检连“哥哥”的称呼都没用上。 “就是……”陆文昭把朱由校的话交代了一遍,而听着他的话,朱由检稍微冷静了下来。 过了片刻他才轻嗤道:“哥哥的想法是不错,然而难不倒我。” 说罢、他对陆文昭说道: “今年辽东、北直隶、山东、南直隶、浙江的囚犯有多少?” “刑部八月的存档中,大概有一万六千多人。”陆文昭作揖回应,而朱由检也直接吩咐道: “降日本属国为属地,设瀛洲行省,瀛洲承宣布政使司,将瀛洲分为九州府,四国府,北州府(北海道)。” “再将本岛一分为三,京都以南设为南岛府,京都以北,水户以南设为本州府,水户以北的地区设为北岛府。” “此外,再设封颜思齐为平倭经略,总督平倭事宜,东军都督府再调……” 朱由检顿了顿,似乎在想要调多少兵马。 以眼下的局面来看,军饷占据大明财政五分之一,如果把东军都督府除了驻守辽东以外的其余六营兵马调往日本,倒是能节约不少军饷。 想到这里,朱由检开口道: “南直隶拱卫营分三营前往浙江,再从山东募三营兵马前往浙江参与训练,浙江原本驻守的六营兵马调往瀛洲,助颜思齐平倭。” “是!”陆文昭接令,他显然已经知道了朱由检的想法,那就是在研究第四版蒸汽机的同时拿下日本,这样研究时间和建设补给点时间就重叠了,可以缩短数年时间。 不过、他还是小瞧了自家殿下,因为朱由检想的远比他要多。 在他接令后,朱由检继续吩咐着: “把囚犯迁往九州府,然后再从北方受灾各省招募百姓迁移瀛洲,从九州至四国,再逐步北上。” “迁往瀛洲府的百姓,皆一人发地二十亩,让颜思齐好好安排。” “再告诉颜思齐,平倭之后,立马将北方的叛贼派往北州府、以及北州府北方的四岛开垦田地,建设集镇。” “最迟五年的时间,我要在这些地方看到成效。” “卑职领命,这就派人转告颜思齐。”陆文昭闻言,也知道自家殿下下了“血本”。 六营兵马,平倭经略,这两个好处落到颜思齐头上,加上他眼下手中的六营兵马,那就是十二营三万六千余人。 按照明军的配置,这十二营一共有十二个炮哨,也就是一百二十门十斤炮,六百门五斤炮。 这样的火力,虽然只有三万人,但足以当倭寇三十万。 李如松不过三千家丁就能在四万倭寇之中左突右冲,眼下三万六千多家丁级别的明军出征,陆文昭甚至已经想到了明年年底,日本变瀛洲的结局。 因此陆文昭作揖之后,便开始安排人去传消息,随后下马上了朱由检的马车。 在他上车后,车队也继续向着京城前进,距离已经不足五十里。 他上车之后,朱由检已经在低头书写一份新的手书,而手书的命题是《平倭事宜》。 显然,他并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