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五十九章 收复朵甘
“放!” “砰砰砰——” 四月二十、西宁城西陲镇海堡西门外,此刻此地正聚集两万左右的上直铁骑训练。 他们来回奔走,反复练习面突和强势冲锋等各种战术。 尽管大雪已经停下,并且时间已经步入夏季,但地表的积雪和远处山脉的皑皑白雪并没有融化的迹象。 只是相比皑皑白雪,西宁将士振奋的,是正在镇海堡内发生的事情…… “藏族刺卜尔,前来朝拜齐王殿下……” “藏族西纳,前来朝拜齐王殿下……” “藏族大咎顺,前来朝拜齐王殿下……” “藏族申中,前来朝拜齐王殿下……” 镇海堡守备府内,当一名名说着并不流利汉话的藏族头领作揖行礼,身处主位上的朱由检则是微微颔首表示知道,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在意的模样。 他扫视了一眼诸多头领,细细算了算,大概有二十六部之多,而其中还有四部是青海的蒙古部落。 这群人,差不多就是川西、以及整个青海地区的所有藏族头领和蒙族头领了。 换句话说,这里就是大半个朵甘都司的头领。 而之所以说是大半,而不是全部,原因很简单、剩下的一小半和乌斯藏的诸多势力,已经脱离大明的管辖了。 对此、朱由检也没有什么气愤的,毕竟大明对青藏的要求很低,只要不动乱就好了。 不过、大明对于延边的藏族可以说管控十分严格,而作为接触藏族最多的一个地方,西宁可以说对大部分朵甘地区的藏族部落,有着很大的号召力。 这种号召力并不是从明初开始的,因为明初的西宁卫还没有被青海一地的青虏骚扰,其主要职能还不是防虏而只是招抚朵甘、乌斯藏的藏族部落。 因此彼时的西宁卫防卫等级并不算高,大明也只并不侧重在此地。 但随着万历中期开始,漠北喀尔喀和河套三大部,以及瓦剌等部落的不断入侵,导致了青海之地出现众多蒙古部落。 青海当地的藏族部落由于实力不足,不断受到入侵青海的蒙古部落欺压,多次向大明上奏。 不过当时的大明正在进行万历三大征中的朝鲜之役,宁夏之役,也没有时间来管他们。 不过随着两大战役的结束,这个时候青海当地的蒙古部落依旧没有收敛,甚至开始进攻大明。 得知消息的万历皇帝,便下旨命甘肃巡抚田乐征讨青虏。 田乐也不傻,知道明军在青海的力量不足以和数万铁骑的青虏作战,因此在战前派人四处联络,并征调朵甘上万藏族兵马开始围剿青海蒙古。 如果没有这近万名藏兵助战,明军想要以劣势兵力击败优势蒙军,恐怕比较困难。 所以后来报功时,兵部也承认“此一役也,官兵之截战,诚为首功,番众之夹击,亦为殊绩。” 而湟中三捷这一战,基本是在万历二十三年这一年的时间里,接连打击了青海势力强大的几个蒙古部落。 土默特永邵卜和瓦刺他卜囊等部落不敢再留在原地,迅速迁徙到盐池以西,火落赤也渡过黄河北遁河套。 几个挑起边患的主要部落远遁,留在当地的小部落实力弱小,明朝趁机招抚,各部纷纷重新依附明朝。 田乐也趁机用这三次大捷树立的威严,试图在朵甘地区建设城池,直辖朵甘。 只可惜战事刚刚结束不久,播州杨应龙反叛,田乐麾下的兵马也被抽调大半,事情也就无疾而终了。 不过、湟中三捷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依旧维持到了明末。 正如眼下、自从一个月前朱由检抵达西宁卫,他所下发的第一个军令就是召集乌斯藏都司、俄力军民府、朵甘都司等各级官员和部落头领前来。 结果他等了一个月,不出他所预料的,大部分势力都是在推脱,只有临近西宁的二十六部藏族、蒙族部落头领选择了前来西宁城。 他们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位齐王殿下正三个月前才平了河套三大部,斩首数万之多。 没有人想在这个时候触及他的霉头,所有二十六部头领在见到朱由检示意他们坐下后,他们也小心翼翼的入座。 只是在他们入座后,朱由检也开门见山道: “此前奢安之乱,藏家二十二部都选择响应我大明的号召,出部众上万为我大明平叛。” “孤此次前来,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犒赏二十二部,第二件事便是招抚重设朵甘。” 说到这里、朱由检扫视了一眼殿上的众人,随后抬手从自己身边孙传庭的手中接过了二十六本薄薄的文册。 “这些文册,是孤要对朵甘都司革新的举措,你们可以先看看再发表建议。” “有什么建议可以放心大胆的提,毕竟孤也不是什么恶鬼。” 朱由检说这话时带着一丝笑意,阳光清爽的模样很难让人想象,就是他扫平了河套三大部。 不过、事关利益,二十六部的蒙藏头领虽然畏惧朱由检,但还是硬着头皮接过了文册,小心翼翼的看了起来。 文册用汉藏蒙三种文字书写,所有人都能看的很清楚。 上面的条款也不多,但每一条都苛刻的让人头皮发麻。 首先、朱由检要他们交出兵权和土地、牧场,其次解放所有奴隶。 但并不是说朱由检一味的在索取,相反他也给了这些头领难以拒绝的诱惑。 二十六部头领都将成为大明参将,而他们将举家搬迁到河西之地,在那里朱由检会给他们每人一千亩的耕地或者一万亩的牧场。 其次他们可以统领拱卫营的兵马,在北军都督府内就职。 以五军都督府革新的规矩来说,大都督是正一品,都督是从一品,左右参事是正二品,总兵是从二品,参将则是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