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三章 晚明全名将阵容
时间步入六月,当整个大明都被调动的时候,其蕴藏的战争潜力全面爆发。 孙传庭等三十余名将领轻骑于六月初一的前夜抵达广宁城,而他们的抵达也将宣告辽东收复之战进入倒计时。 十四万六千余名正兵于十日前抵达天津,随后开始登船赶赴辽东各地。 随军的辅兵也一同乘坐海船,前往了盖州、宽甸等地。 御马监所督造的一千艘三百料运粮船,三百艘一千料运粮船,以及两百多艘三千料、六千料、乃至九千料商船都被征募运兵。 一时间、整个北方风起云涌,而在这样的风起云涌下,朱由检在广宁经略府内,接见了被他所征调的各部统帅…… 两年的平叛时间,孙传庭、吴阿衡、杨文岳、洪承畴等人都晒黑了不少,精壮了不少。 辽东经略府会厅内,上百张椅子,坐着的都是各营的参将,各卫的指挥使,以及各部总兵 坐在主位的,是复辽总经略的齐王、朱由检。 在朱由检的左右,则是统帅三卫军来援的孙应元,以及统帅朵甘三营的曹文诏。 二人好似左右金刚,拱卫着朱由检,而在朱由检的下首左右二位,则是辽东经略熊廷弼,以及辽东布政使之一的袁应泰。 在袁应泰的旁边,是同为布政使的孙承宗。 孙承宗往后六人,分别是辽阳总兵戚金、沉阳总兵秦邦屏、正一品诰命妇人秦良玉、遵义总兵马祥麟、镇江总兵秦民屏、金州总兵秦邦翰等六人。 至于尤世功、戚元功、戚元辅、戚元弼等五人留守沉阳、辽阳、镇江三府。 至于左首、熊廷弼往下,是同样的六排椅子,而椅子上坐着的人,则是大宁总兵满桂、开原总兵贺世贤、援辽总兵孙传庭、援辽总兵洪承畴、援辽总兵吴阿衡、援辽总兵杨文岳…… 从官职中不难看出,朝廷对于他们之中一部分人的官职还没有定夺。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复辽之战即将打响,与其现在册封,倒不如等战事结束,朱由检返回京城后,再行册封。 对于会厅内的众人,朱由检都无比了解,而对于其中大部分人来说,朱由检却十分陌生。 尽管他们都知道了朱由检击垮巴约部,于长城外设立大宁三卫,又让喀喇沁部通过贸易臣服,并且于内部击垮白莲教和闻香教的叛军。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功绩都很难掩盖他的年纪。 就功绩来说,朱由检虽然比不得诸将,但别忘了、诸将能获得的功劳,都是建立在他的调动下。 在朱由检没有调动兵马前往西南的时候,没有人相信奢崇明会叛乱。 然而事实就是他不仅叛乱了,还成功带动了西南之地的土司一起叛乱。 眼下叛乱依旧没有结束的迹象,或许朱燮元还需要在贵南忙上一段时间。 诸将不语,皆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开口,而朱由检作为复辽总经略,可以说开了先河。 若是说大明宗室子弟、亲王、皇帝领兵,并非没有先河,不管是明初的塞王、还是之后的朱瞻基、朱厚照,都是例子。 就年龄来说,朱瞻基十三岁就被朱棣带在身边南征北讨,十五岁亲自统领铁骑追击北虏,这已经算是英雄少年的代表了。 但如果论职位高低,朱文正无疑是宗室表率。 朱文正跟随母亲投靠叔叔朱元章时,不过十几岁,但是却勇勐善战,让诸军将领都不敢小瞧他。 之后朱元章准备攻打集庆(南京)时,朱文正更是一马当先,在二十岁的时候拿下了集庆,因战功被升为枢密院同佥。 五年后,朱元章又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任命枢密院同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而此时的朱文正不过二十五岁。 与之相比、朱棣二十五岁的时候,不过统兵万余,在北平练兵呢。 然而这下好了、朱文正的记录要被朱由检给超越了…… “沙盘在此,诸位有什么想法皆可以畅所欲言。” 会厅内,朱由检主动开口,并没有因为自己过往的功绩就轻慢诸将,而是虚心纳谏。 说实话、他并不认为以他眼下的水平,能决定这么大一个战役的走向。 明金双方、仅正兵就四十万人,这样的规模、放在整个军事历史上也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页。 朱由检之前是指挥几十万大军各自南征北战,但那是遥控指挥,实际上的统帅是朱燮元和熊廷弼。 眼下来实际的了,他可以提出意见,听取意见,但是不能一意孤行。 因此、当他扫视会厅内众人的时候,终究还是熊廷弼率先开口道: “依我所见,重兵应该放在沉阳,分为两路。” “一路攻打铁岭、开原,收复北部辽东长城,一部走浑河向东,收复抚顺。” “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再收复萨尔浒城,那么就足以重创老奴。” “至于辽阳和宽甸两路,以东部山高林密,道路崎区的地形来说,还是应该稳打稳扎,利用五斤炮将建虏的石堡一座座啃下来。” “眼下辽沉和镇江三地军粮充沛,即便打上一年也有本钱,老奴始终是耗不起的。” 熊廷弼的话说到这里,实际上已经将战术说的很详细了,因此众人都不由点头认可。 朱由检也知道,这是最保险,也是最稳妥的战术,毕竟飞龙骑脸局,扎硬寨、打呆仗就能赢,属实没有必要太过冒险的深入赫图阿拉。 “经略,下官有一疑问……” 忽的、有人开口说话,而朱由检和熊廷弼,以及众人望去,所看到的则是作揖的洪承畴。 “洪总兵尽管说出疑问。”朱由检对洪承畴的意见很在意,毕竟抛开洪承畴降清后的那些事情来说,洪承畴在历史上所展现的能力,绝对是崇祯朝前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