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恍若隔世
“这是经过调整后的第三版火车,时速可以在满载三十吨的重量下,达到每个时辰八十里。”
“轮船在调整后,也能达到每个时辰八十里的速度。”
十月上旬,在粮食抢收已经结束,各地赋税文册纷纷送往京城的时候,朱由检来到了阔别许久的军备院。
在聆听王徵讲解第三版大型高压蒸汽机进步的同时,他也亲手抚摸着摆放在他面前的大型高压蒸汽机模型。
相比时速六十里,载重只有十三吨的第二版火车、轮船蒸汽机,第三版大型高压蒸汽机的进步不可谓不大。
“燃料成本增长了吗?”
在通体用钢筋混凝土,顶部使用玻璃顶棚的研究院里,朱由检转身询问了一下王徵,对此王徵推了推自己的老花镜:
“增长了30%左右,不过和提升的载重、速度来说,这点提升属于正常情况,热效率反而提高了。”
王徵的用词基本都是《燕山教材》上的用词,如果朱由检不是看着他一步步学习起来的,恐怕他都以为王徵是从近代穿越来的。
“内燃机的研究如何了?有进展吗?”朱由检询问着王徵,对此王徵先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头道:
“模型已经做出来了,也可以运转,但它的马力太小了,只有不到三匹马力,热效率很低,只有不到2%,远低于高压蒸汽机的14%,而且煤油的成本很高。”
王徵给朱由检带来了一个不错的消息,不过朱由检知道,大明想利用内燃机,还需要几十年的道路要走。
蒸汽机他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帮忙创造,但内燃机他基本只了解个大概,内燃机从十九世纪中期发明出,到应用到汽车、农业机械上,欧洲整整花了快三十年。
大明现在的科学基础就是空中楼阁,全靠燕山教材撑着房子。
如果没有大量的物理化人才填补基础物理,那这栋房子迟早会倒塌。
朱由检推广官学,就是为了从大明那大基数的人口中,获得一部分数理化人才。
“殿下这边请看……”
王徵示意朱由检跟他走,朱由检见状也跟着王徵走到了一台类似内燃机的机械面前。
“这就是军备院制造出来的内燃机,燃料使用殿下所说的煤油。”
“目前国朝的煤油都是从石油之中分馏得出的,成本在每斤二十文。”
“使用煤油的内燃机,我们测试过,以它的马力搭在在火车上,根本就不足以催动火车。”
“下官觉得,这内燃机或许没有研究的必要。”
王徵对于内燃机的失望,和十九世纪的欧洲科学界们是一样的,如果不是朱由检见识过内燃机的好处,或许他也对内燃机不抱希望。
面对热效率不断提高的蒸汽机,只有其七分之一效率的内燃机就好像一个小丑。
大明有能力把它弄出来,但却没有提高它效率的办法。
之前蒸汽机的热效率能提高上去,也是朱由检传授经验后,由王徵带队做出来的。
但面对内燃机,就连朱由检都不知道要怎么提高它的效率。
“可以试着彷照蒸汽机提升热效率的步骤来试着研究,不用太着急。”
朱由检安慰着王徵,他清楚内燃机想要投入市场,最少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反正研究它也花费不了太多经费,就先研究着好了。
“火药和火炮、还有其它机械的研究就进展吗?”
朱由检走在研究院的展览室里,看着被军备院研究出的各种机械,嘴里也询问着王徵关于其它研究的进展。
眼下的军备院,早就已经不是当年的小作坊了。
军备院中,接受过十年以上燕山官学教育的人足足有一千六百多人,五年以上的有三千多人。
这接近五千人的翰林学士,基本就是大明现有的所有数理化科研人才。
放在后世,恐怕几个高中就能凑出那么多人,但放在现在,乃至往后二百年的时代里,他们将是让诸国望其项背的存在。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天启十九年开始,每年将会由数万与他们一样学识的人涌入军备院。
届时,军备院的翰林学士质量将会进一步提升,各地工厂也会涌入一批批的理科工人。
“火药的研究迟迟没有进展,火炮倒是经过研究后,大致能将射程提升到六里,更进一步就需要火药的支持了。”
面对朱由检的询问,王徵先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紧接着又带着朱由检走到了一系列挂着“农业机械”的牌子面前。
牌子背后是五六种朱由检不认识的机器,对此王徵则是解释道:
“这上面的有殿下所说的传送带,传动式收割、播种机、施肥机。”
“这些机械基本都是依靠蒸汽机和牲畜,但却可以提高百姓种植的效率,尤其是畜力的各种机械,比起蒸汽式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