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启十三年
“铛…铛…铛……”
天启十三年正月初一,随着一年一度的正旦节抵达,当京城内的钟楼开始敲钟,还未天亮的京城与皇城纷纷开始打开了城门。
新年新气象,随着去年的新政推行,大明两京二十四省的人口数量以纸面形式,更加完整的展现在了大明朝廷的面前。
有民七百二十六万的北直隶看似人口众多,但和历朝历代一样,仅仅一个顺天府的百姓就达到了三百万人,京城及其附近人口更是多达一百五十万人。
如此庞大的人口造就了繁荣的经济,随着北方蒙古被驱逐到漠北,一个安定的环境让每日前往京城赶集的人络绎不绝。
虽然说是正旦春节,但是今日前往京城的人还是十分之多。
城门打开后,验查户口簿的兵马司都是数百人鱼贯而出,分别验查。
因为是大朝会,一些外派的官员今日也要归朝开大朝会,所以要参加朝会的官员们早早的就走京城北面的安定门进入了京城,随后走玄武门,饶了绕路先来到了外廷的大庖厨。
在大庖厨好好吃了一顿早餐后,等时间来到辰时,百官们已经按照往年大朝会的秩序站立了。
“噔……”
“止声~唱礼!”
“臣等恭迎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极殿内、当鸿胪寺丞敲钟开口,百官们立马安静,随后在鸿胪寺丞第二次敲钟时开始了齐声唱礼。
身着亲王冕服的朱由检和百官们一起,对着那空无一人的龙椅行大礼,随后起身。
站在鸿胪寺旁边的王安见状让人抬上来的一把椅子,放在龙椅下方的平台。
朱由检也以监国的身份走上台阶,继而坐下。
他面朝百官,双眼扫视着众人。
因为所有战事纷纷结束,因此除了领军在外的都督们,类似李自成这种在京城等着正旦过后调换驻地的总兵都参与了朝会。
都督府算是参与朝会比较少的,所以李自成几人穿着武官的朝服站在殿下有些不太适应。
不过他们倒是对朱由检十分尊敬,即便难受,却还是强忍着,持着笏板,低垂眼帘。
除了都督府的武官难得参与了朝会,今年的朝会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去岁才开过冬至朝会,六部之中若是有特别紧急的事情,可以汇报,户部则是全盘准备,将去岁的人口、财政、耕地数都准备一遍!”
“……”听到朱由检的话,六部尚书们纷纷看了一眼其他人,最终还是工部的温体仁率先作揖道:
“回殿下,去岁工部支出两千三百四十余九十二万余两,修建铁路路基四千三百余里,铺设铁轨二千八百里,修建省道、府道、县道、乡道合计九千六百余里,前后动工二百九十余万。”
“眼下,运营中的铁路共五千三百余里,国朝省、府、县、乡道合计四万四千余里。”
“此外,工部还修建官学、水坝、水渠……”
温体仁侃侃而谈,将自己的功绩一项项说出,惹人眼球。
只是谁都知道,这些功绩不是他的,而是朱由检的,他不过顶了一个工部尚书的名头罢了,实际大部分事情都是朱由检亲手操办。
对于工部的事情,没有人比朱由检更了解。
工部纸面上动工是二百九十余万,但实际上旧港、交趾、瀛洲、麓川、云南、广西、四川等地都在使用劳改工,数量高达六百余万。
五千多里铁路和四万多里水泥路听上去很多,但实际上折合一算,也不过三千二百公里和两万多公里罢了。
这个数据对于大明这样一个广袤的疆域来说显得微不足道,连清末的里程都没有达到。
好在接下来十一年的大旱还有着许多“以工代赈”的机会,该有的基建也会不断地兴起。
加上第四版蒸汽机不断运用在矿产、钢铁厂和各类工厂,朱由检还是有把握在天启十五年结束前,让铁路突破八千公里,让公路突破五万公里的。
大明的基建和历朝历代不一样,不管是秦代的驿道、还是汉代的长城、隋唐的运河,宋代的水利工程……这些基建都是在发动徭役的基础上,而大明不是。
大明的基建是给钱给粮,属于以工代赈的范畴。
所以只要大旱不停下来,大明的基建就不能停下来。
“今岁工部的奏疏我已经批过了,金融司先放出一千万两银子,交给工部推行铁路和道路、官学建设。”
朱由检没让温体仁继续表演,而是打断了他的汇报,以至于温体仁只能灰熘熘的回到了自己的职位上。
在他被强迫汇报完毕后,其它六部大臣也只能低下头一个个回禀。
“刑部无事……”
“兵部无事……”
“吏部无事……”
“五军都督府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