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照顾的人明天就会去世你会如何待他
《本杰明·巴顿奇事》这个项目立项的很快,这部电影原版的是多少票房李易不是特别清楚。
不过,这个电影的口碑很不错他是知道的。
事实上,这部电影,的确不是那种商业大片,哪怕制作成本并不低,可是剧本本身就不是那种会用力煽情,用力制造冲突,给人爽感的电影。
换句话说,这部电影的娱乐性真的没有那么强。
其实电影有不少剧情,是可以加大力度让剧情变得更加煽情,一开始李易也在想,这么做会不会更好?
比如里面的本杰明·巴顿的养母去世的那一段剧情,其实完全可以变得煽情的,不管什么剧情,生老病死,生离死别的总是最容易煽动观众的情感的。
但是很快地李易就摇了摇头,因为从整体上来看,《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电影,格调就不是如此的。
因为虽然本杰明·巴顿的故事,是他的故事,但是实际上,电影却是展现了他的这波澜壮阔的一生,关键的是这个过程,而不是他个人在这段人生里面的各个阶段的情感。
仔细看这部电影就会发现,虽然讲述的是本杰明的故事,但是实际上,很多时候,一些涉及到情感的东西,并没有给人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觉,反而大有一种,时光在流逝,不管喜怒哀乐,时间都依然不会停留。
所以,煽情大可不必,因为这部电影,就不是一部那种为了煽情而煽情的电影。
他开心,不开心,喜悦,悲欢,等等,这些都是他的人生之中的节点,可是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去。
不过,这部电影虽然运用特效的地方不算多,也没有太大的场面,但是有一个特效,也就是之前提到过的,那就是,这部电影如果塑造“返老还童”的效果。
年龄“负增长”的怪人本杰明·巴顿,刚出生时就一头华发、满脸皱纹,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却日益青春焕发。
李易也发现自己之前想的太简单了,事实上,却一点都不简单。
因为,李易在做剧本,画导演分镜头的时候,众所周知,导演在画导演分镜头的时候,其实脑子里是需要有构图,乃至于有画面的。
尽管李易有着原版的做为参照,可是他对技术并不是那么的精通,只是觉得,记忆里的《返老还童》这部电影诞生的年代,特效技术应该没有他现在这个时代发达,所以就想当然的认为,当年能做到,现在应该更轻松才对。
可是结果,并不是这样的。
他了解了一番之后,才发现,特效技术的发展,并不是说现在就比那个世界的过去的时代更高。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特效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比如子弹时间特效,比如爆炸特效,比如末世洪水特效,等等,等等。
可以说特效同样的也涉及到了五花八门。
而研究特效技术,是需要钱的,而且是大量的成本。
特效技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和其他的技术研发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特效通常为电影,为游戏,等等画面服务。
电影来说,特效公司,通常是在接到某些订单之后,根据甲方的要求来制作的,而在制作的过程之中,他们才会有方向,比如一些旧的东西,用旧的技术就能够解决,那自然省时省力,可是一些效果,却可能是第一次出现这样的要求,那么他们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如何做到这样的效果,如何让甲方满意,而这里通常也会涉及到新的技术,所以通常一些新的特效,可能费用更高,未必是画面更完美,有可能只是因为要求更奇怪。
对于特效公司来说,不可能盲目地去研发新的技术之类的,因为如果没有人买单,那么这种技术可能就一文不值。
回到《返老还童》这部电影,如何让英俊高大的主演变成沧桑干瘪的老头成为了本片能否征服观众的前提!
因为这个事情,李易提前来到北美,见到了金塔特效公司的负责人麦克·金。
“我希望的是,大家看到的老年婴儿,或者老年小孩的本杰明巴顿,都是同一个人”李易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说了一遍。
“这个可以实现但是实现起来难度很高,因为不同年龄段,再加上你的角色的独特的逆向返老还童,所以,这几乎不可能实拍!”麦克·金自己就是技术大牛,所以思考了一下很快地回答道。
“能不能先让小演员来演,再把男主角拍下来,再通过数码特技把他的头安在其他演员身上?”李易问道。
麦克·金第一时间就摇头道:“这不可能,因为这样做,可以说只是最简单的换脸,可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样简单的方式必然会破坏光影连续性和情节完整性,要让观众相信前后是同一个演员的,不仅仅是人物的相貌,说话时的姿态,微笑时扯动的脖子和胸部的肌腱,喘气的间歇,都是人物的一部分,也许比相貌更有特征。
所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