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正式出发
“那又如何?”李显对此表示不解。
李月辰摇了摇头:“实际上,我等可能正处于两次小冰河期的中间,故此气候宜人,适合国家发展。”
武则天挑了挑眉毛:“小冰河期?”、
这个名词她似乎有点听不懂,用眼神询问什么意思。
“小冰河期,就是地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气温大幅度降低的现象……一般来说,每隔几百年就会出现一次。”李月辰解释道。
“所以?”李显挑起了眉毛。
“小冰河期的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着王朝更迭与国运。”李月辰吹了吹茶杯上弥漫的热气,“所以我等算是站在了一个幸运的时间节点。”
李显明显对这套说辞不相信:“何以见得?”
“古籍记载,汉恒帝时期,全国尚有一千六百多万户,然而到三国末年,就只有一百五十万户左右了。”李月辰回答道,“这些,阿兄应当是知道的吧?”
这个年代的皇家子弟,或许文理之类的科目都不怎么样。
但经史子集方面也算是从小熟读,基本上都是知道的。
李显自然也一样,不过明显不相信是气候导致:“但那是因长期战乱才导致人口锐减吧?”
然而李月辰却微微摇头:“比起战乱,饥荒和瘟疫才是最严重的问题。还是那句话,于百姓而言,只要饿不死,就不可能造反。但小冰河期的到来,导致粮食减产,吃不起饭,这才会爆发全国各地的起义……”
这个角度对古人来说多少有些新奇,武则天陷入了思考之中。
但对李显而言,还是很难接受一个王朝的命运居然与气候温度有关:“但这与王朝更迭有何关系?”
“气温下降,导致天气寒冷,从而就会引发旱灾与粮食减产……其中产生的连锁反应,自然就会成为王朝更迭的原因。比如说,南北朝时期,天气就逐渐寒冷。梁武帝本纪曰:大同三年六月,青州山境陨霜。”
六月酷暑,本应该是最为炎热的时期,但是居然下霜了,可以想象当时的天气诡异到何等地步。
然而这还没完,李月辰继续道:“孝静帝本纪曰:天平二年三月辛未,已久旱故诏示京邑及诸州郡县,收骸骨;隋书五行志曰:东魏天平四年,并、肆、汾、建、晋、绛、秦、陕等诸州大旱,人多流散……”
听着李月辰一点点的解释,武则天轻轻端起了茶杯:“辰儿的意思是,南北朝的灭亡,是因气候变冷导致干旱,才被前隋取而代之?”
李月辰点点头,表示没错。
“那隋朝灭亡又怎么说?那是气候不算冷吧?”
“道理是一样的,连年征战导致粮食减产,百姓吃不上饭,自然就要造反。况且隋朝末年可是有鼠疫的!”李月辰回答道。
“不过也从那时起,天气就逐渐回暖了,到了太宗朝和先帝时期,甚至爆发过多次蝗灾……”
这样的回答,让集仙殿内的众人都忍不住沉默下来。
实在想不到,这王朝更迭的背后,居然还有这么一层原因。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的确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
武则天突然抬起头:“那辰儿说,应当如何避免?”
“让钦天监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不仅仅要研究天文吉凶,还要研究地理与气象。与此同时,各种粮食实验不能停,以防应对这类突发事件。”李月辰回答道。
李显被她说的有点害怕了:“来得及?那万一……”
“阿兄不必担忧,此时我等正处在一个温暖期,距离下一次小冰河期,应当还有两百年以上的光景……”李月辰笑着摆摆手,让他不用担心。
“既然还有两百年,此事用得着我等来上心?”李显感到了一丝麻烦。
“若是不在此时开始想办法,日后再去考虑可就来不及了。”李月辰笑着摇摇头,“有些事情,提早做准备总不是坏事。”
武则天也点点头,表示认同女儿的看法。
“总之,随着日后行省制的改革,这些都要慢慢趋于完善才行……”李月辰一边喝茶一边缓缓说道。
武则天对此深以为然,经过今天的谈话,倒是对气候这个平时不怎么看重的问题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
一转眼正月就已经过去了,时间来到了二月份。
二月初三,皇帝出去参加春耕大典,带着李显一起去了。
如今这样的盛会,倒是越来越受欢迎了。
毕竟在粮食产量实验有了结果之后,最先受益的就是东都附近的这些村庄。
面对皇帝的到来,所有人都欢呼雀跃,祈祷着今年的粮食产量能够更上一层楼。
而李月辰则是在兵部,处理着出征前的各种事宜。
此次皇帝要御驾亲征,她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
于是千牛卫这边除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