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学神探进谏,深洋市抗疫奇效(续)
务工作者的全身心投入,业界大咖奉献智慧而无怨无悔。” 章医生,我听说你导师是咱们华国感染学界的神探。如此美誉,我不知道内情,还请你说道说道。 “吴记者,你连我导师是感染界的福尔摩斯都晓得,消息灵通呀。不是我吹牛,我老师乃业界神探,真的名不虚传!” 我国感染学界认为,温老师成为业界福尔摩斯的成功秘诀和基础,在于他的信条,“一个好医生,要善于发现病人不为人所注意的异常。” 此话怎讲? 吴记者别急,请听我细细说来—— 平时,温老师总教导我们看病如破案,“发热待查”是他的独门绝技。发热通常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涉及的疾病纷繁复杂。尤其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诊断,常常被认为是最富挑战的临床问题。医生遇到病人不明原因发热,往往压力很大。 温老师还告诉我们,发热待查就像爱情故事,主题是永恒的,但每个“故事”的情节各异。医生面对发热待查要像探索爱情似的,葆有好奇心,方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吴记者,我给你讲温老师的一个 “破案”故事,见识他的神探风采。 两年前的11月30日,一个13岁男孩子发烧17个月,左下颌痛、右大腿痛,特别痛苦。之前,他辗转在家乡省份和深洋市的多家医院,都被诊断为“慢性骨髓炎”。这名少年患者尽管做了多次手术,用了数十种抗菌药物,可是病情继续发展。家人痛苦叹气、愁眉苦脸,一筹莫展。家人偶尔听到温老师的威名,抱着一丝希望,慕名来到我们东华医院传染科看门诊,被收治入院。这时候,男孩的左下颌骨消失、左颊凹陷,右下肢打着钢板,病况忒严重。12月3日,主任医师王玉芬和副主任医师唐凌峰接手治疗。他入院后一周,温老师在疑难病例讨论的周会上听取小男孩的病史汇报后,查房看了病人,仔细询问了病史。据此,他判断小男孩的症状与典型的骨髓炎不同,医治需要跳出“骨髓炎”的诊断思路,考虑其它疾病,尤其要考虑它是不是得了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 12月15日,温老师组织了一次全院大会诊,邀请骨科、颌面外科、血液科专家。颌面外科和骨科医生同意他的意见,认为这个男孩病人没得骨髓炎;可是,血液科专家则认为,没有明确的病理证据,不能下非感染性疾病的结论。随后,在温老师一再坚持下,血液科把病理片子拿到市血液病疑难诊治中心,结果病理科医生找到了一个特殊的细胞,疑团终于解开了。温老师果然神机妙算,小男孩患了“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于是,他被转去我们医院血液科。通过化疗,他的体温恢复正常,骨痛消失,连累的骨骼系统逐步痊愈。后期随访时,温老师得知男孩把固定骨头的石膏和钢板都拆掉了、长高了,能爬山、跑步,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时,眼里闪烁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王玉芬医生从医数十年,温老师诊断这个男孩的病例真让她心服口服。在科里,她感叹道,万万没想到这个男孩得了血液科的病。隔行如隔山,传染科医生可能根本想不到,况且血液科医生也很少能想到,因为这个病太罕见、太不典型了。我们科的医生一直断定,温老师之所以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的内科学知识很全面,用前辈医生那种大内科的整体思维来思考。他通过多学科讨论抓住疾病本质的临床思维,让我们年轻医师学到很多医术。 吴记者,你听了这个“神探”故事,会觉得我神化了导师,不相信他的神探医术。你若不信,我再说个他看病的小故事。 有位病人发热一个月,起初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温老师大查房,翻开他的眼皮,发现眼睑上有一些小瘀点,肯定地说“这不是风湿性心脏病,我怀疑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尔后,病患确诊,用药3天即出院。自此之后,我们科的医生都学会了“翻眼皮”这一招,诊断出了多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不过,不熟练的医生有时把病人眼皮翻肿了也翻不开,温老师调侃笑道,翻眼皮也是个技术活。 其实,温老师的“破案秘籍”还在于见微知著,耐心询问。他最怕“病因常藏于蛛丝马迹之中,一不小心,线索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曾经,一个发烧多日的患者求诊。温老师几乎把他的生活细节问了个“底朝天”,但“幕后黑手”仍不露马脚。他不甘心地,直截了当要求病人:“您把衣服脱了,让我看看身体有没有异样。”患者照办,脱得精光。我靠,结果大为吃惊:患者的□□,肿得超过常人一倍,好像鸡蛋大。一追问,患者原来接生过小羔羊,却从未做过防护措施。温老师推断,病人感染了罕见的布氏杆菌。于是对阵下药,最后用了两种最基础的抗生素,使病人持续低热症状就此消除。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章医生,到这步,我明白你没夸大温医生的高超医术,的确是我国感染学界的福尔摩斯,名副其